饮食常识Manual
问鼎娱乐app苹果下载,5%利润率将成餐饮行业新常态品牌破局之路在哪?
问鼎娱乐,问鼎娱乐,本文为“合众合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餐十策略知识大会”圆桌论坛环节关于“特色必吃榜论坛”的对话实录,略有删减,红餐网整编发布。 过去十年 ,是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,也是餐饮品牌化、连锁化发展的十年。如今,餐饮行业进入了新时期,破局之道在哪? 近日,在合众合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餐十策略知识大会上,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和KONG胶东小馆创始人胡书轩,G+Kitchen品牌合伙人、KeyK合伙人葛群波,苏州市烹饪协会会长、新梅华/江南雅厨总经理金洪男,尽膳口福跷脚牛肉火锅创始人刘咏梅,兰湘子·湘菜小炒联合创始人陈波,朱光玉火锅馆联合创始人李扬围绕着必吃榜的获得心得、成功经验、头部品牌的差异化打法以及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话题,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 陈洪波: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身品牌,以及获得必吃榜有什么心得?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分享的? 胡书轩:大家好,我是北京KONG胶东小馆的胡书轩。我是跨行进入餐饮行业的,在此之前做了12年的设计公司。KONG胶东小馆成立至今,大约四年半时间。 四年前,我觉得餐饮好做,所以跨行创业选择了餐饮。事实上,餐饮可以说是服务行业难度最大的,从供应链到服务,从产品到模式,涉及多个复杂的环节。早知道餐饮这么难,可能我也不会跨界过来了。 因为是设计出身,多少有点文艺中年的情怀,一开始,我想做的是休闲业态,将餐、酒和咖啡做结合,但落地时,还是选了胶东菜,因为我是山东威海人,KONG胶东小馆是一家以胶东菜为主打,场景和时段都较多元的餐厅。 选择做胶东菜,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威海人,而是觉得大菜系里的细分菜系,暗藏比较大的机会,比如川鲁湘粤等菜系里,很多细分菜系都跑出了比较知名的大品牌,我认为,胶东菜也有机会。 胶东菜,主要以烟台、青岛、威海三个海滨城市为核心,也是鲁菜中明确在册的第二大细分菜系。很多人,尤其是南方人,可能对胶东菜不太了解,所以说,我当时也是凭着一股勇气选择了这一细分菜系。 KONG胶东小馆发展到现在,共开出了6家店,还有3家店在装修,预计年底开业。 我们今年6月拿了必吃榜,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的生意,没有刻意去宣传。当时我明确和市场部同事讲,任何门店都不要宣传,因为我知道,我们的基本功还不够,过度宣传反而会有信任危机。 我们看到,很多品牌都会在门店挂着必吃榜,有的甚至是几年前的了,但餐厅生意很一般,这种反差感,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信任危机,对品牌的伤害比较大。我们才入行四年,基本功不太扎实,所以即便获得了必吃榜,也没有做过多宣传,就当没发生一样,一如既往地做自己的生意。 葛群波: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,我叫葛群波,目前在做西餐,有两个品牌,一个是G+Kitchen,这个品牌做了十年,其中五年拿了必吃榜。另一个品牌叫KeyK·花园西餐厅,去年才成立,今年拿了抖音的心动餐厅。 一,从必吃榜的入选规则看,一家餐厅在拿到必吃榜之前,还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的。 二,成为必吃榜后,还要持续关注客户的需要,尤其是西餐品类。十年前,西餐是约会甚至是轻商务的餐饮载体,顾客对产品、空间环境是有要求的。十年后的今天,性质完全变了,西餐变成了轻社交的场所,顾客希望可以简单吃点东西,同时还要有一个不错的环境,更重要的是完成社交,比如拍照发小红书或者个人自媒体账号。因此,西餐也从十年前很多消费者都“仰头看”的状态,演变成十年后大部分消费者“俯头看”的状态,紧抓客户需求变得至关重要。 三,无论是抖音心动餐厅,还是必吃榜,都是时代的产物。必吃榜的逻辑是顺应市场需求,比如我们要请朋友吃饭,寻找餐厅时,先去大众点评搜一搜,并参考“必吃榜”;而抖音心动餐厅是创造需求,消费者本来没有任何打算,只是抖音上刷到一家店很漂亮,很适合打卡,就顺手把券团了。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,榜单虽然不能代表所有,但全域流量非常重要,抖音心动餐厅和必吃榜,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并关注到品牌的一个渠道,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客人,正是通过有效的营销和宣传,提前作出了购买决策,从而选择了我们的餐厅。 在我看来,老苏州茶酒楼也有望上榜。我经常和朋友说,高峰时期去老苏州茶酒楼吃饭,如果不用排队的话我来付钱,我是这样“吹牛”的问鼎娱乐app苹果下载,,现在吹了半年,还是保持着排队状态,我觉得继续保持下去没问题。 关于必吃榜,我有两个理解,一个是真正必吃的榜,另一个是大众的榜和我们心中的榜。在我看来,到苏州如果不到我们店里来吃饭,肯定是因为我没做好。 刘咏梅:我来自于四川乐山,尽膳口福跷脚牛肉汤方技艺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三年,历经四代传承,我们的第4代创始店有将近三十年。 在新消费时代,一个地方老品类是否具备消费张力,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。如何让一个地标美食国际化,使其在海外,以及国内的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,与消费者产生更深度的交流。 我们是连续七年蝉联必吃榜品牌。必吃榜无论是对品牌塑造,还是在与消费者的信任状都有非常大的价值。 我爷爷留下的家族祖训是“好汤身世清白,代代传承”,这也是尽膳口福的核心价值观。现在,可能大家都在使用供应链,但我们所有门店,还在坚持使用新鲜煲制的汤,每天早上煲了中午卖,中午煲了晚上卖。手做,意味着缓慢,意味着真诚。我们开店的速度也一直非常缓慢,也没有能力开太多的店,但一个品牌懂得节制懂得美,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。 陈波:大家好!我是兰湘子·湘菜小炒创始人陈波。在我看来,对于餐饮人而言,必吃榜是藏在心中的,没上榜以及什么时候上榜都不重要,但这三个点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。 一是产品特色。必吃榜的规则一直在迭代,但唯一不变的是产品的特色,餐厅既要有本地化属性的特色产品,也要有让顾客喜爱的流量产品。 二是用户体验。给顾客好的用户体验,也是必吃榜历经多年迭代,唯一不变的规则之一。 三是流量聚焦。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我们要做全域流量,比如通过线上平台如美团、抖音,或者在线下核心城市核心商圈,找到核心客群,再集中资源打透。 每个餐饮人和品牌都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的“内卷”,对于兰湘子而言,自2019年成立以来,5年多在全国开设了330家门店,其中江苏省就有近30家,预计今年年底,江苏省门店将增至50家左右。我认为,我们应该以高考的心态来应对每一年市场形势的变化,永远像高中生全力以赴应对高考那样,去面对这一份餐饮事业。 李扬:在餐饮行业,我属于大家口中所说的“差学生”,到处乱干,我们之前打造了一个品牌,叫“冒椒”,连续七年拿下必吃榜,也是串串品类连续七年唯一的必吃榜品牌。后来,我们还做了朱光玉火锅、后火锅、大芊金火锅串串等品牌,加起来拿了十个左右的必吃榜。 2018年前,一家餐厅上必吃榜后,营业额翻番,或者增长150%的案例都比较常见。但2018年以后,必吃榜就没那么“好用”了。这些变化背后,有几个核心点需要注意:平和看待必吃榜,为了必吃榜拿必吃榜没有意义。 在我看来,对于旅游属性比较强的城市,必吃榜相对有价值。但旅游城市的餐饮店,想拿下必吃榜,也需要具备多个因素:一是本地人推荐量大,必吃菜相对较多的餐厅;二是外地人搜索量大的餐厅;三是本地人带外地人去的餐厅。 第二,核心看品类,有的品类,即便拿了必吃榜也没有意义。比如像“大米先生”这样的快餐品牌,或者一些大连锁,拿不拿必吃榜都一样,因此没必要对必吃榜有过多的情结。当然了,对于特色餐饮,比如尽膳口福这样的,代表着四川跷脚牛肉的美食名片,必吃榜的意义和价值就非常大。 最后,我们还要平衡看待必吃榜的影响力,在原来没有必吃榜或者最近才开通的城市,必吃榜的杀伤力还是很强的,餐厅需要重视起来。而对于必吃榜颁布了很多年的城市,其影响力就没有那么强了,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,许多餐厅都宣称自己是必吃榜餐厅,市场上的“必吃榜”标签变得普遍,消费者的敏感度降低。在这种情况下,仅仅依靠必吃榜来吸引顾客的效果可能会减弱。 陈洪波:当前餐饮供给过剩,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,差异化、个性化、特色化是破局的一个思路,请大家结合自己所处的赛道和品牌,分享一下对于打造差异化、打造特色的思考。 一是以文化母体为核心,注重品牌长久的穿透力。当品牌具备了穿透力,差异化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了。具体而言,就是根据文化进行延伸和深化。如果是菜系模型,可以根据在地文化;如果是单品模型,则可以根据食材或其他相关文化元素进行延展,对文化进行深度管理。 以胶东小馆为例。创业初期,由于条件有限,我们选择了一个民宿作为产品研发基地,融合西餐和中餐的元素进行创新尝试,我们也总结了研发的四个核心要素:一是文化;二是场景;三是产品;四是价格。这是基于菜系模型的延伸。 二是“一把手”的感觉。作为品牌的“一把手”,感觉也非常重要。如果你对休闲业态有感觉,可以依据这个业态做深度管理和深度研发,去打造自己的差异化。家庭或者社区等业态,同理。 葛群波:我们是做西餐的,专注于为年轻人提供约会、聚会还有年轻家庭的小范围聚餐的场景。核心理念是提供健康、丰富的产品,同时营造松弛的用餐环境,以满足消费者吃得开心、聊得高兴的需求。 我做了23年餐饮,2000年左右,餐饮是没有差异化可言的,那时,基本上做中餐的都叫“酒楼”或“酒馆”,也不会区分菜系,唯一区分的是规模的大小。当时做餐饮,只要胆子大、规模足够大,基本上都能赚到钱。 2005年左右,餐厅开始流行设计,通过创意设计体现差异,当时餐饮业也迎接第一波的消费者升级需求。那时,只要你的餐厅,在设计方面有差异化,就能满足大量消费着对于消费升级的需求问鼎娱乐app苹果下载,,这个时代,可以简称为“设计+餐饮”的时代。 2010年左右,全国购物中心遍地开花,品牌只要稍作设计,挤进购物中心,尤其是挨着大品牌开店就能赚钱,这是“购物中心+餐饮”时代,也是连锁品牌跑得最快的一波浪潮。 2015年,市场上又出现了新一波红利,就是外卖和榜单,尤其到了2018年,当时只要拿到必吃榜,就等于在数钱,这是“外卖+榜单+餐饮”的时代。 2020年开始是“流量+餐饮”时代。2021年,我投资了一个蛋糕店。当时我们做了一条抖音切片视频,仅仅因为一个切片,就带货30多万元,有一种流量来了随便都可以起飞的感觉。 但是流量周期发展到现在,到了2024年,红利基本上已经结束,市场内卷加剧。这一时期,我个人认为,差异化的第一个要点,是要关注外部红利,关注外部环境和外部趋势的变化,这对餐饮人而言非常重要。 前面也提了,我们是以年轻人约会聚会,以及年轻家庭聚会为主要场景的西餐品牌,场景作为载体,承载的是从功能到产品再到体验的转变。 近两年,西餐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,用户的社交价值在不断放大。这个社交价值,并非是我和你面对面吃个饭,而是在店里吃饭的同时,还可以拍照拍视频发到抖音或者小红书,同时有人愿意主动点赞和互动。这种用户主动为餐厅创作内容的行为,在当下变得尤为重要,这也是持续顺应用户价值的一种表现。 对于任何一个餐饮品牌而言,产品的价值不言而喻。我们既要有吸引顾客的经典产品,也要有能带来复购,吸引新用户的创新产品。 以“G+Kitchen”和“KeyK”为例,一年基本要做4次既有主题又有产品的活动,通过全域投放获得曝光,以吸引顾客进店消费,从投放的效果看来,流量的调动能力还可以。 开一家店,即便运营得再好,也会有消费者因为距离或离开此地到其他城市生活等因素,影响到店消费的频次,因此在做好复购的同时,持续吸引新的客户同样重要,尤其是以年轻客群为主打的餐厅,要学会持续与年轻人打交道。 金洪男:我和姚哲认识9年,这9年,也是我们品牌发展相对较快的9年。几年前,姚总和我分享过几句话,我一直印象很深刻。 第一句话,他说你不能开大型连锁,就围绕着苏州菜一个店一个店慢慢开,如果你去做川菜或者西餐,肯定会出问题。当时我不认同,但实际上,这几年,我们一直在深耕苏州菜,打造了老苏州茶酒楼、新梅华雅厨等多个品牌。 第二句话,姚哲说,你要打造一个文化品牌,当时我一听到“文化”,就认为他是骗子,现在大家都说我做的是文化餐饮,我还点头。所以,姚哲说的这几个点,我一直都记在心上,事实也证明了这些方向都是对的。 我是厨师出身,一直非常注重产品,根据品牌发展规划,我们首先要做到好吃。在我看来,眼下是消费升级时代,消费者既要好吃又要服务好,还要有极致的体验,所以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“折腾”,一直在做品牌升级。 以老苏州茶酒楼为例,这是“文化+品牌”的典型代表。在进行品牌升级时,我们唯一不变的是对提供超高性价比的产品,这是我们多年一直追求的,不过我们对产品的极致体验进行了迭代升级。12月,我们还会推出一个新店,聚集江南地区的食材,也可以理解成农家菜的升级版,同时也在文化调性上进行了全面升级。 每个品牌都是一棵大树,“新梅华”旗下的品牌一定是围绕着江南文化打造苏州菜,乱做是不行的,以前我们也做过西餐和川菜,但都失败了。 刘咏梅:差异化是中国餐饮的难题。中国地大物博,而中国餐饮又最不缺创新和模仿,多好的差异化都会被“埋没”。我们一直都坚持原创,找差异化,包括挖掘地域文化、美食特色和当地风物等,这些都是品牌与众不同的基因,要如何让它演绎出来,同时又让消费者感知到,则要通过运营去实现。 以乐山豆腐脑为例。在乐山问鼎娱乐app苹果下载,,每个乡镇都有不同的豆腐脑,论派别可能就有十几个,有的加粉条,有的加酥肉,有的加肥肠等等。再回到汤方,传统的跷脚牛肉是单个汤方,但尽膳口福是四季汤方,春天顺肝气,夏天养心,秋天润肺,冬天补肾。在产品上,即便与传统的汤方有明显区别,但我们仍然认为,和消费者交互时,差异化还是不够明显。 因此,谈到差异化,我认为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,最大的差异化和价值点,依旧是夯实QSCV,即把产品做好,保持干净、卫生,对消费者有敬畏之心,这是最大的差异化。 当下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,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化道路,在我看来,不仅是产品,还包括用户体验。 在建店初期(1.0时代),我们就围绕着顾客群体展开思考,包括顾客为什么选择我们,以及选择了哪些产品等。通过数据复盘,我们发现兰湘子的顾客群体主要是写字楼的白领。 因此,我们在思考,写字楼白领在中午用餐时,除了好吃、下饭,还有什么诉求?我们发现,大部分消费者午休时间都是两小时左右,我们需要解决的是,让他们一小时内吃完饭,还有时间休息。所以,从一开始我们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优化,从湘菜大品类聚焦到湘菜小炒上。 为什么聚焦到小炒品类?因为小炒背后代表的是锅气、下饭、出餐快,所以我们把43款产品精简到28款。目前全国300多家店,兰湘子的产品都只有28款,这还包含了小吃在内。 兰湘子虽然只有28款产品,但通过不断的产品上新和区域差异化的策略,成功满足了全国消费者的需求。 目前,兰湘子进驻了全国60多个城市,但菜单却有10—15个版本,例如华北、华东、东北等大区域,消费者的口味肯定是有差异的,我们要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对湘菜的需求,打造当地人喜爱的湘菜,关键是要理解每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口味偏好,因此,兰湘子全国QSCV的标准不是同一个标准,而是根据每个区域顾客不同需求进行调整。比如苏州人,可能不是要求特别辣,而是要求有一点回甜,东北人可能要求有一点酱香,针对地区的不同口味,对大单品、超级爆品和招牌产品,进行辣度和咸度的调整,同时推出2、3款符合本地人需求的城市特色菜,这是产品结构的考量。 一是对“25分钟上菜”承诺的坚持。在兰湘子内部,有一个规定,必须要在25分钟菜之内,把客人下单的所有菜都上齐,上不齐的菜免费送。这个举措不是兰湘子首创的,十几年前,很多餐饮同仁就在做这个事情了,很多消费者能记住兰湘子,也是因为品牌一直秉承着这一承诺。我们做过统计,2022年、2023年,兰湘子光是送菜,一年就送掉了500万。 二是服务细节上作出了5大承诺:超时的菜免费送、等位送菜、不好吃免费退还、纸巾免费以及半碗饭免费等,这些细微的动作,都是在客户体验场景中去践行的。所以,每位餐饮同仁,要思考的是如何基于产品价格带以及品类定位的逻辑,把顾客最核心的价值需求挖掘出来,并且把它打透,做到极致。 第一,要思考品类在全国的成熟度。即便是同一个品类,餐饮人和C端食客对于品类的认知度都不一样的。在我看来,成熟度不高的品类里追求所谓的差异化是无效的,很多餐饮人,在自己所处的品类里看品类,觉得每家都一样,所以必须要做到不同,事实上,全国很多地方的消费者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品类。这个阶段,品牌应该做的不是打造差异化,而是要讲故事,做好溯源,把好的东西带过去。以川渝火锅为例,这么多年下来,很多品牌前赴后继地教育,川渝火锅在全国的认知度都非常高了,这个时候,一个新的川渝火锅品牌想出圈,就必须做出差异化。 第二,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,其差异化策略也应有所不同。在品牌初创阶段,强烈的差异化有助于品牌迅速跑出来,获得市场关注,但这只是品牌建立的第一阶段。 随着品牌成长,面临走向全国或者扎根区域的不同选择,如果走向全国,就必须在每个地区都展现出一定的差异化,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偏好,从而建立起品牌认知。不过,在这个过程中,很多餐饮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,包括我自己也是,误以为自家品牌的影响力很大,实际上,在未开设门店的城市,消费者对你的认知几乎是零。这时,如果品牌为了创新而创新,或者为了做差异化而做差异化,很容易将自己搅得稀烂。总而言之,根据品牌的不同发展阶段,进行精准的差异化识别很重要。 我们在打造朱光玉火锅时,也是遵循这一逻辑。在川渝火锅赛道里,朱光玉必须要打造差异化才能在重庆市场突出重围,当时朱光玉在甜品方面下了不少功夫,打造了“火锅桌上万花筒”。当朱光玉在全中国30多个区域都开出门店后,品牌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,套用同一套产品打法,显然就行不通了。朱光玉的做法是,往回走,提供正宗的重庆火锅,同时对副品结构进行调整。第三阶段就是因地制宜,我非常认同刚才陈波讲的大区域菜单。一个品牌想在区域市场存活下去,必须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日常行为进行调整,光靠稀缺性是远远不够的,提高属地化黏性,这是最大的差异点。 陈洪波: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个问题,各位觉得今年的餐饮业发生了哪些比较明显的变化?结合观察到的变化,请各位给在场的餐饮同行一些经营建议或者忠告。 胡书轩:在我看来,接下来餐饮行业将和零售行业类似,利润率将从10%下滑到5%左右,并且在未来,5%的利润率可能会成为新常态。目前,餐饮行业利润率大概保持在10%,今年的数据还没出来,但整体不会太好,接下来“三大成本”里仅存的一点红利,也会进一步被蚕食掉。 这样的趋势变化下,未来一个餐饮企业,10个亿的营收,可能只有5000万左右是归母利润。当然了,也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,可以做到更高的利润。但基于我对未来趋势的判断,我认为,餐饮企业在制定长远战略时,首先要考虑如何坚韧地活下来。 相比以顾客为中心这种泛商业的话术, 我认为“发自内心为顾客好”,更贴合当下餐饮业,接下来我们也会将这个出发点作为品牌战略的原点。有的品牌,会以管控成本为出发点,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我认为有点本末倒置了,只有打造出比较坚韧的营收模型,一个品牌才更具备成本管控的空间。 用一句话概况,餐饮业的未来,将长期处于低增速时代,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不会特别高。正是如此,餐企更要回到顾客体验的基本面,照顾好顾客,照顾好员工,才能获得长久稳健的发展。 葛群波:在应对挑战时,我总结了餐饮人的两个动作:一是推开门朝外看,二是推开门朝里看。 推开门朝外看,今天餐饮业遇到的种种问题,本质上是因为支付正在发生转移。餐饮的总量越来越大,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富有的一代消费群体,这是确定的。但正是消费者的支付选择、场景和场地的变化,导致了行业内卷现象的出现。同时,伴随着购物中心等消费载体的兴起,碎片化消费行为越来越严重,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。比如西餐,以前人们去西餐厅吃饭时还会穿着有仪式感服装进店,现在是到店点一个沙拉,喝一杯咖啡,吃完就走了。 第二,推开门朝里看。一家餐饮店,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自己核心客群的需求,但这个需求是会变化的。以前,大家来餐厅吃一顿饭,解决的是温饱问题,现在不光是吃一顿饭,还要聊得开心和舒服,同时还要拍两张照片,完成线上社交的目的。 此外,这两年有很多的公司开始推行内部合伙人,和团队共进,激励优秀的合作伙伴,这一模型也非常好。我们也在不断学习直营合伙和联营合伙的形式,旗下两个西餐品牌也准备在两个城市开放合伙人。 金洪男:在我看来,只要“不要太装”,餐企就能活得很好。我身边有一些朋友,在三线以下的城市,甚至是去乡镇开店,都活得比较滋润,他们没有模型和连锁化,大多只有一家店或者几个单店,也没有形成标准化,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所谓的非标,值得连锁餐企探索和学习。 刘咏梅: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,在座餐饮人,大都享受了这一红利。接下来,我认为是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分水岭。无论是中产坍塌、平替,还是消费者价值、员工个人成长等,对于当下的餐饮企业而言,考验都非常大。我对自己的要求是,练好内功、挤掉水分,成为踏踏实实地做餐饮的人。餐饮并不复杂,做一顿好吃又便宜,干干净净、健康、营养的饭,我认为,这是未来餐饮行业的发展走势。 陈波:我想用三句话送给大家:一是顺应市场变化;二是洞察顾客需求;三是优化用户体验。 李扬:作为行业老兵,我们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变迁,每一年都有人说“明年要破卷重生”,但事实上每一年都是新的挑战,而餐饮人也都挺过来了,所以说明年并不可怕。今年,大家的营业额都在下滑,但我们不应该拿当年的毛利结构去看待和应对以后的市场。 此外,行业大盘还在增长,去年突破了5万亿,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也增长了七点几,你自己的营业额却跌30%多,找到问题出在哪儿,这才是核心,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市场。心态的调整,对于餐饮人而言同样重要。 在座大部分企业,都是连锁餐企,大家都见过山见过海,也出去打过仗了,走过一大圈,快过也慢过。最后,我想用一句话总结,每天把和顾客每顿饭相关的事情解决,就足够了。 陈洪波:感谢各位的分享,相信在这些分享中,餐饮朋友可以找到启发和信心。大家都说餐饮很难,但无论怎么难,都有解决的方法。 几天前《进化的力量·刘润年度演讲》中,刘润老师说,这个世界,充满了应对难题的智慧。但是,花,总会开。难题,总会被解开。 无论冬季怎么冷,只要熬过去,花还是会开的。目前的餐饮业确实很卷,我们要像“天山雪莲”一样,遇到困难时,可以“开慢”一点。但是只要不下牌桌,微利生存;只要正视现实,饱和创新;只要储存能量,不断努力,我们一定会熬过去,等来一个很好的机会。